让孩子快乐画画主讲:孟敏用颜色涂画,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尝试力、手眼协调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兴奋、快乐的过程。孩子们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工具涂画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并有很多新的发现。早期艺术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一、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幼儿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美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二、美术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喜欢涂涂画画,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点便是自我中心,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如:他们把玩具当作自己的孩子,为它穿衣和它说话。这种移情作用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心理基础。而美术活动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成为他们喜爱的活动。幼儿用绘画或手工这种外在符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美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三、艺术创作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现在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即所谓的“全脑思维”。艺术创作是一个手、眼、脑并用的过程,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幼儿在创作中通过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把自身对美的感受转达给他人。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种手眼脑并用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促使其手部小肌肉群逐渐发展成熟,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同时,也使他们对多种艺术工具和材料使用逐渐变得游刃有余,审美经验逐渐丰富,对线条、色彩、空间、构图等艺术形式语言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对形式美的领悟也渐趋深入。四、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艺术创作是儿童建立自信心的最好途径之一,他们在创作中获得自由快乐的体验。创作也是离不开儿童的个性而独立存在的,从幼儿绘画的内容也能反映出其不同的个性。如:喜欢画凶猛野兽、打仗的幼儿,个性中攻击性成分多,而喜欢画蓝天、白云、小鸟、小兔的幼儿,则常常是非攻击性的。老师正可以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来发现和了解每一个幼儿独特的个性,并通过美术教育来影响和促进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创作过程与作品能够使幼儿获得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艺术创作在形成幼儿自觉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五、艺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从事艺术创作时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智力发展。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视觉去感知事物的形状、比例、色彩等,观察力得到很好锻炼和培养。幼儿往往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去创作,这样在画的过程中记忆力也得到锻炼,幼儿的注意力一般较弱,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而创作活动无论从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效地锻炼和增强幼儿的注意力。艺术创作能够有效地催发幼儿的想象力,激起他们种种美妙的联想;创作活动是比较自由的,它不受客观自然规律的限制,能使人超越时间和空间,有生命与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从而为想象和创造提供一种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用一种现实化,形象化、具体可见、可闻的形式,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够借助艺术媒介表达出来,实现出来。六、艺术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