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黄以双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修改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大文豪修改习作•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鲁迅:“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老舍:“我想应当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再交,这是好习惯。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文章不厌百回改——“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写完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我来问:•平时你们是怎么修改作文的呢?互相说一说。修改内容•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与主题无关的文字应删,内容重复、字句啰嗦的也应删去。•增:适当加字、词、句,是文章内容有所扩展,突出中心。•理:调整词的次序,使语言通顺,表意准确。•换:换字、换词、换句子,使原来的语句更合理,更准确,更有力。我知道•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修改符号?说一说•2、请你把习作中的修改符号找出来。修改符号“眉批”和“总批•“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写在该页右侧的眉批栏中;(找出例文中眉批的优缺点)•“总批”一般用以指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整体方面的优缺点,写在文章的后面,是对一篇文章的总体评价。;(找出例文中总批的优缺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本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我们曾举行过拔河比赛,不管胜败如何,那种激动人心的场景如今还是历历在目。我们再来看看有关拔河的图片。•看了以上的图片,你能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描绘他们的神态、动作吗?我想到的词语有:•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欢声笑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鼓着腮帮瞪着眼睛面红耳赤憋足了劲•咬牙切齿、咬紧牙关、满脸通红、紧锁双眉、两眼圆睁、虎视眈眈、信心十足、拼尽全力、精神抖擞、不甘示弱……•加油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如雷灌耳,振耳欲聋•拿到要修改的文章后,首先要静下心来,细细地把文章读一读,最好出声读,因为不出声读,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可能会一带而过,不易发现。一遍读下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发现问题•(1)结构上:前后衔接不自然,过渡不自然。•(2)内容上:面的描写多,点的描写很少,没有做到点面结合。•(3)细节上:文章看起来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过程也具体,但是让人感觉到很空洞,不吸引人,不具体,原因在于细节描写的不到位。•拔河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中午饭都没吃好。妈妈说:“你不好好吃饭,怎么有劲拔河呢?”(有用么?)•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班同学分为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有过渡么)•一条大粗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我们双方互不相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拉拉队为我们加油。(抓住两个运动员或拉拉队的表现,会更形象)•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对方移动,我们怎么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由汪强喊号子,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可用一两句话,小结教训)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再战了,过几天你们再比吧。”(结尾自然真实)议一议•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哪一小节该具体些呢?才能表现出拔河的精彩呢?•读读第五小节,结合老师的眉批,老师已经用上了表示“好词好句”的符号,它好在哪里?看看哪些地方写的不到位。(指生交流:没有抓住一两个同学拔河时的表情、动作、声音来写,也没有抓住拉拉队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修改建议:•抓住参赛队员的姿势、表情、语言•抓住一两个同学拔河时的表情、动作、声音来写。•抓住拉拉队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要点面结合“紧张的拔河决赛开始了,我的心‘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