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考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二:汉至元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考点二:明清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皇帝的烦恼忠奸难辨官吏难选地方难管选官制度中央制度地方制度贪腐难治监察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元世祖一、考点扫描汉初郡国并行制;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二、复习方略从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命题情况来看主要考查了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古代中国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加强等内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非选择题都为主要的考查形式。从考查角度看,多以设置新材料、新情境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相关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历史作用等的理解能力以及调用知识、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复习备考时要通过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史实的掌握,认识其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并将其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联系起来,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四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的演变三、知识梳理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主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过程)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演变过程)(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中央制度的变化)四、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制度)——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解决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的问题————解决解决行政监督问题问题(一)西汉:中央集权的初步加强(三)北宋: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四)元朝:中央集权的新发展一、中央集权的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发展(地方制度)(地方制度)(二)(二)唐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节度使的设置导致藩镇割据节度使的设置导致藩镇割据————节度使的设置导致藩镇割据节度使的设置导致藩镇割据————行省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行省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行省下,依次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行省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行省下,依次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武帝颁“推恩令”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四)元朝后期相权反弹:中书一省体制(三)北宋分相权:二府三司制(一)汉武帝削弱相权:“中朝”和“外朝”(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三省六部制四、深度探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材料一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司马迁《史记》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1、汉初实行怎样的地方政治制度?不久就出现了什么问题?据材料一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及影响如何?2、从材料二看,北宋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北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据材料三,元实行怎样的地方政治制度?其设置有何历史作用?4、归纳汉至元中央对地方管辖的特点及趋势。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