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VIP免费

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_第1页
1/6
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_第2页
2/6
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_第3页
3/6
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2013年11月18日,本版刊登了朱永通先生《教师,何以在阅读中生存》一文,作为曾经的中学教师、小学校长、专业教育研究者,他在文中对现在的教师为什么不读书、现代教师为什么需要读书、现代教师怎么读书三个问题进行发问,为教师阅读问题提供了追本溯源的思考角度。一年后的今天,他再次以追问的姿态思考教师读书的问题。教师读书是个老问题,但只要思考不止步,更多教师过上与思想为伴的教书生活就不是乌托邦。——编者■人既然生而有惑,就要有成长意识,力求想明白。读书当然是一条不错的成长路径,恰如流沙河先生所云:“读书如秉烛,固不能照亮每个角落,但总比摸黑好。”■作为现代教师,应有读者意识,一是读懂我们所处的时代。二是读懂我们身边的人。■人生有限,书籍无限,读书贵有问题意识。一则所读之书,无论名家佳构,还是学科专著,应有怀疑精神,不盲从权威的声音;二则带着问题去找书读,为自己的研究或思考做前期的准备。■朱永通成长意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三四年前的一个周末,特级教师朋友M到我家泡茶聊天。M一进门,就被堆得到处都是的书吓着了,他夸张地大呼小叫:“天呀,这么多书!老兄你看得完吗?”我笑而不答。M接着说:“你即使都看了,记得住吗?我要是像你这样,早成书呆子了,还评什么特级教师。”这回轮到我惊讶了:原来特级教师是“评”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我满心不是滋味,看着他问:“你上午吃了吗?”他答:“吃了。”我说:“从中午开始,你不用吃饭了。”他一脸莫名其妙。我继续说:“晚上也不用吃,总之从现在开始,你都不用吃饭了,你看,你吃那么多饭,都留在肚子了吗?”M恍然大悟,哈哈大笑。此事过后,我一直在诘问自己:我为什么读书?教师为什么需要读书?难道仅仅是类似于娱乐的一种爱好?这些问题困扰我许久,直到遇到另一件事情后,才彻底明白。一次聚会,一位当政协委员的朋友给我们分享他的提案:中小学,尤其是幼儿园,务必增加男教师数量,否则男孩子女性化的倾向将越来越严重,不利于社会发展。看着朋友激动的样子,我沉默不语,虽然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我翻阅很多资料后发现,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一直在关注、呼吁:中小学,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性别生态失衡,若不进行有效扭转,势必受到教育规律的惩罚”。(《增加男教师:我们必须行动》,潘健/《人民教育》2013年第20期)“事实上,在中小学,尤其是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存在同样情况。”(《男教师,全球告急》,胡乐乐/《上海教育》2006年第1期)一面是专家学者忧心忡忡的呼吁,一面是这种情况在全球的普遍存在。“存在,就是合理的”(黑格尔语),我的直觉或许是据此作出的反应。直觉不可靠,于是我找来大量生物学、心理学的书。一番猛“啃”后,终于想明白了这种情况存在的学理依据。先说生物学上的理据。郑也夫先生在《神似祖先》一书的《有性繁殖与婚配制度》一章中提到生物界的“性别之争”时,曾就异性双方在生育问题上的不同特征作了详细介绍。从投入成本的多寡看,什么是雄性?什么是雌性?二者的定义是,双方各拿出一部分东西参与生育,谁拿出来的大谁就是雌性,谁拿出的小谁就是雄性。比如人类卵子的个头大概是单个精子的一百万倍,可见在制造一个婴儿中,雌性的付出大。从产出上看,就人类而言,雌性一生生育20次就是高限了。如此高产要求非常稳定的、健康的身体,并且不能有闪失,不能有间隔。当然,因为有多胞胎,子女的个数与生育次数不尽相同。世界上最高纪录是一个女子每次生育均是三胞胎,共生69个。但是一般而言女性生育的数量与男性比,毕竟差远了。男性最高纪录高达867个,是摩洛哥一个国王,他的儿子就有525个。从机会上看,假如两个性伙伴都很冷酷,生育出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看管,那么如果真的牺牲了孩子,雄性吃亏较小,因为雄性的机会还很多。而雌性牺牲了一个,就牺牲了全部子女的几分之一。从交配到生育,雌性的付出较大,所以“母亲更难下狠心推卸产卵或产后哺育的责任”(戴蒙德语)。郑先生从进化生物学中开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