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尊重与信任、激励与引领,走进真实的课堂----和吴正宪老师同台上课感想2010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研修培训”。五个多月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地激起了我内心的层层涟漪,学员间的互相交流和外出听课观摩都让我感受到了同行们的崭新理念和有效实施。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对话中,我喜悦地收获着专家们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令我感触最深的是2011年1月9号,零距离地接触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并且非常荣幸的和吴老师同台上了一节课,这使我终身难忘!吴老师上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上了《制作年历》我上第一节,吴老师上第二节,都是临潼华清小学同一个班的学生。40分钟的数学课,吴老师像磁铁一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引住,孩子们不愿意下课,请求吴老师再给他们上一节课,纷纷找吴老师签名。我被深深地感动着,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同样的四十分钟,同样的学生,差距却这么大呢?我和吴老师交流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困惑,经过吴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深入思考,终于悟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做到了“四真”,才能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心,从而乐学、爱学、会学。一.真挚地关爱学生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就需要尊重、理解、关爱。以爱心呼唤爱心,以童心读懂童心,爱从尊重开始,对话从心开始,师生心心相印,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迸发出心灵的火花。吴老师的感染力与亲和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灿烂的笑容,在课前她和孩子们一起搓搓手,驱走严寒,和孩子们亲切交谈:“马上就要放假了,可以好好玩了,你们觉得玩好还是上课好?”当学生回答“上课好”时,吴老师说:“等上完这节课,你们再告诉我玩好还是上课好?一会儿有什么想问的问题,想了解的,尽管大胆问。”吴老师的热情、和蔼,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轻轻地几句话不但驱走了冬日的严寒,而且很快就和一群陌生的孩子交上了朋友。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反观我自己的教学,在上课前,也很想通过谈话,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也想让学生喜欢上我,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我想是因为我没有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我的语言没有感染力,没有真正蹲下来和学生交朋友。所以与学生的交流只停留在表面。二.真心地相信学生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有潜力,但不成熟。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儿童,把满足儿童成长需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给学生独立体验的机会、给学生适当的空间、给学生建立自信的勇气……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教育的智慧、高尚的道德、积极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教育学生,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在吴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她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在《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中,吴老师首先出示两件上衣、两条裤子、一条裙子为了区别它们,先让学生统一他们的名称;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思考问题的过程,想怎么记录就怎样记录,看看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吴老师把球踢出去,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出现了很多种表现形式,然后吴老师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按照一定的层次展示,在展示的过程当中学生说出“乱、全、序”,老师对生成的问题进行有层次的梳理,确定“全、序”的标准,让有问题的学生自己体验有序的思考。由具体到抽象,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自然渗透,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进行了自我反思,完成了数学建模。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反观我的课堂,我虽然也有放手,但是放的太拘谨,总是不够信任学生,其实,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只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展示而已。三.真诚地评价学生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