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第2页习作《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习作《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崇文街小学郭晓霞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够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写话引出习作,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产生写作的激情,永远放松的习作心态,真正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二、回忆课余生活,想一想:师: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值得回忆的事。为了让课余生活的美好记忆永远保留下来。现在让我们不这些写下来,好吗?板书课题:我们的课余生活【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年级学生处在习作的第4页(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2)你感到最高兴的,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他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3)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心情是怎样的。3、小组讨论。每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仔细听,对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予补充。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指导。4、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重点在于是否讲清楚,说明白。【设计意图】三年级孩子刚入习作之门,需注重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鼓励协商写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愿意写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四、展示课余生活,写一写:1、提供范例,打开思路。朗读优秀习作《老鹰捉小鸡》,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次课余生活写的是什么活动?事情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2、明确要求,自拟题目。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但在写时还要注意几点:(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第5页(2)要把话写通顺。(3)要把字写端正。3、动笔起草,下笔成文。把刚才自己说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学生进行习作,要求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巡回指导,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设计意图】在习作教学中以优秀习作作为范例,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感到“有路可循”,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可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再动笔,大大降低了学生初学习作的难度;强调书写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五、分享课余生活,读一读:1、读给自己听,自行修改。写好后自己读一读,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得清楚,看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2、读给同学听,相互修改。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评一评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地方写得好,互相学习,互相鼓励。3、读给爸妈听,分享快乐。回家后,先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然后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习作后面写上批语。第6页【设计意图】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自改自评,逐步养成终身享用的自改能力,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全体学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快乐,也分享了别人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附教师下水文:老鹰捉小鸡今天天气真好!“丁零零”,下课了,大家跑出教室。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有的打乒乓球⋯⋯我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李明自告奋勇地做“老鹰”,王小青一本正经地说:“那我就做一回慈祥的‘鸡妈妈’吧。”“好!”话音刚落,我和其余的同学就跑到了这个“鸡妈妈”身边。游戏开始了。这时候,李明早就进入了角色,学起老鹰的样子,大叫起来:“哇,我是老鹰,我要把你们吃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