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科学技术1985年第5期所谓东部沙漠区系」旨弃叮西走廊东端武威盆地东部洪水河以东,阿拉古山一青山一四道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即以邓马营湖为中心的八十里大沙漠,为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沙漠区平均海拔为1500米一1600米,年降水低于100一150毫米。沙摸腹地由新月形沙丘、链状沙丘、蜂窝状沙丘及草丛沙堆组成。沙丘一般高度约为10一30米,最高为40一50米以上。沙摸区内的洼地有邓马营湖、汤家海、黄草湖、青山小湖等,均为盐沼湿地,水草丰美,是武威县主要畜收业基地。仅邓马营湖就有面积289500亩。沙漠区地下水的赋存、运移主要是受该区兰州大学张惠昌区的地下水及其开发利用甘肃武威|民勤东部沙漠性炭测量结果表明,在三条剖面上都育异常反映。仅列出一条通过井位的剖面(图1)。在45米处出现一高值,J一爪:测对应着一条NW向构造,向西倾斜。于是在25米处定一井李丫分鉴图1四率医院化活比一歌则里曲线节万几r入刃:宁下、、、\、厂占,L召叮汀、的地质构造控制,要想开采沙漠下垫层中的地下水资源,首先应该查明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在此基础上确立该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弃苹山组石英砂岩图2无锡2号井地质剖而和径迹测员曲线位。为慎重起见,又补做了电法的联合剖面(下转第2页)一、区域地质构造1975年出版的1:20万《民勤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依其构造形迹空间展布规律、组合型式、应力场条件及其生成时代特征的分析,将该区划分为东西构造带、河西系构造体系及其它低次序扭动构造(见图1)。1。东西构造带该体系横亘本区的北部边界,向西延入1985年第5期勘察科学技术31龙首山、红崖山,向东强度逐渐减弱并被沙漠广泛覆盖,_但仍有阿拉古山一青山一四道山等山丘呈东西向线状排列,特征十分明显,构成武威盆地和民勤盆地的地表分水岭。它主要由走向近东西遭受到剧烈挤压的前震旦系、上震旦统及寒武系古老地块组成,其中发育有东西向高角度(6犷一70。)压性断裂和复式褶皱,在上古生代一新生代早期的漫长地质时期中曾发生过多次继承活动与复活。受东西构造带的控制,阿拉古山一青山一四道山等山丘的东西向线性排列构成论述区的北部边界,并成为地下水的阻水屏障,因此东西构造带是沙漠区地下水的一级控水构造。2。河西构造体系该体系展示在阿拉古山一青山以南的沙漠地区,西起洪水河断层,向东其强度逐渐减弱。反映该体系之主要构造形迹为一组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和与之大休直交的一组北东向张扭性断裂及少数与之斜交的北东一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不仅下白翌统以前各时代地层受到该体系强烈改造和干扰,而且第四系全新统湖盆沉积和风沙堆积的分布及现代地貌发育所显示的“歹”字型特征亦甚为明显。东西向构造带的存在,使基底隆起,构成一个范围较大的阻水型储水盆地。在其内部存在的北北西断裂,又分割成五个以上地质结构复杂的坳褶带。这五个坳褶带由西向东分别为洪水河一阿拉古山坳陷带;阿拉古山一团山一邓马营湖隆起带,毛山一汤家海一马连湖坳陷带;青山一黄草湖隆起带和青山以东坳陷带,这些坳褶带均成为沙漠地下水的储存场所。现就目前有开发意义的洪水河一阿拉古_山坳陷带和阿拉古山一团山一邓马营湖隆起带分叙如下:(1)洪水河一阿拉古山坳陷带:洪水河顺河断裂和赤金堡隐伏断裂分别为该坳陷带的东西两侧的边缘断裂,均呈北北西向展布。北端直至红崖山一阿拉古山之间,与民勤盆地相通;向南逐渐减弱。该坳陷带内未发现上第三系和下一中更新统地层出露,地表被沙丘及盖沙所覆。据钻探资料,该坳陷带第四系总厚度达40米左一-,右。佘一石;石工众森r几口乙‘州一.卜卜洪、水铸斋{m公里国2曰:、口4因、团图王区域构造分析图1一东西向构造带;2一河西系构造隆起带;3一河西系构造坳陷带;4一北东向扭性断裂;5一隐伏或推测断层(2)阿拉古山一团山一邓马营湖隆起带:该带呈345。方向展布,北端在阿拉古山、团山一带与东西构造带复合,形成相对高度巧。一20b米之低山。向南强度逐渐减弱,至邓马营湖以南即没入八十里沙窝之下。前震旦系、寒武系、下白圣统及上第三系、下一中更新统地层广泛分布于隆起的阿拉古山一团山一带,向南除少量上第三系及下一中更新统有所出露外,多被近代风积沙和湖积层所覆盖。北北西向压勘察科学技术1985年第5期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