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1/6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点要求】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了解“南方谈话”;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活动1:基础知识梳理】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一)背景“文革”结束,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二)内容1.思想: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抛弃了“”的“左”倾错误方针。3.经济: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以为中心,实行的伟大决策。(三)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_________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概念阐释】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提、内容、目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分析】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高度集中的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原因:__________平均主义的弊端;_______、________农民的首创精神;中央的肯定。2.过程(1)农民为温饱自发进行改革:1978年,、。(2)自发的改革得到中央肯定,改革从点到面扩展到全国。2.内容(1)经营体制: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管理体制:撤销,建立乡、镇和村民委员会;(3)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3.作用:(1)农民有了和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农业得到大发展;(3)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农村生产力迅速发展。(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1984年)1.内容(1)中心环节:增加,把企业搞活。(2)管理体制改革: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经济为经济为主体、经济共同发展。(4)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2/62.作用:(1)调动了各方面的,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和。(2)解放了社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程(1)提出:【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①国内,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进入关键期。②国际,和,世界运动遭遇重大挫折。【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发表“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提出】年10月,中共“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的标志。(2)确立基本框架:1993年,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进一步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4)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我国95%以上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年均9%),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新奇迹,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前进。【活动2:知识运用与思维训练】建国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材料二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