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1、优化水稻品种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推荐应用垦稻20、龙粳31等。产量构成设计以垦稻20品种为例,亩产达到817公斤:公顷理论产量=公顷收获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520万×100×90%×27克=12636公斤,扣除收获田间损失率3%,实收公顷产量12257公斤(即亩产817公斤)。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2.1旱育秧田规范化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置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秧田高度20-30cm),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培养床土)。育秧棚型,采取大棚育秧,使用育秧微喷技术。2.2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2.2.1选定秧苗类型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人工插秧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厘米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片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鲜重4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200-250克(6盘)。人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谷250-300克(6盘)。钵育大苗,选用486孔钵盘,每钵播芽谷3-5粒,育成2-4苗。2.2.2做好置床,配好床土置床上秋季整地做床高出地面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棚3月上旬扣膜,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土温。每100平方米置床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250公斤,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5公斤,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0-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1天,每100平方米用1%硫酸水(1公斤硫酸加100公斤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4.5-5.5,5小时后每100平方米用30%恶霉灵(土菌消)3-4毫升加2.5%敌杀死2毫升加水300公斤浇施。置床标准:平-床面平整一致;直-置床要直、步道砖摆的直;净-置床内干净,无杂草根茎及石块等;碎-床面土壤细碎无大土块,置床上实下松;干-置床达到旱田干土标准。床土配制:使用“垦研”水稻液施壮秧剂,按说明书操作。2.2.3做好种子处理种子出库后,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选晴暖天气,背风向阳的地方,把种子放在铺好的苫布或塑料薄膜上,铺种厚度5-7厘米,经常用木锨翻动,防止戳破种皮,晚间收堆苫好,防止低温霜冻。用比重1.13盐水(50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选种,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去附着盐分。盐水选种后淋去种子表层多余水分,堆放在室内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1千克种衣剂兑水1.5千克拌种50千克,混拌均匀后堆放48小时阴干,待药膜固化后可袋装浸种。每100千克种子,用120千克水,加入25%施保克25毫升和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毫升浸种。水温保持11-12℃,浸种消毒7-8天。浸种时种子要装袋,并注意经常翻动。浸好种子的标准: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使用恒温催芽器催芽。高温32℃破胸,露白后温度控制在25-28℃催芽。催芽时间20小时左右。根、芽露出1毫米左右呈“双山”形为准,在阴凉处晾芽待播。2.2.4摆盘、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