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1/14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3.分析以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为代表的各阶层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4.讨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与民族危机、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的整体认识。预习内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2)。2.概况林则徐成就:。地位:。魏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2/14著作:。影响:。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含义:。3.目的:。4.实践:。5.意义(1)。(2)。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2)代表人物:。(3)主要思想经济:。文化:。政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3/14(4)思想局限:。2.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著作:。主张:。②梁启超著作:。主张:。③严复:。(3)实践:。(4)作用①。②。③。合作探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4/141.康梁维新派思想有何特点?试分析其成因?2.试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课堂练习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2.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予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5/14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3.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据此判断该图书是()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4.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5.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6/146.林则徐主张抗英,大部分人支持,当他提出要学习外国的时候却招来朝野上下一片“汉奸”骂名,此后的魏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背过“汉奸”的骂名。上述人物被骂成“汉奸”,是因为他们一致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建立民主共和国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7.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7/14材料二夫不可变者,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