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水土保持监测初探冯光华(武威市水土保持工作站,邮编733000,E—mail地址wwswfgh@163.com)摘要:本文在对武威市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全市如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动态监测重点以及财政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监测策略武威市1武威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状况1.1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现状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以祁连山余脉毛毛山乌鞘岭为界分为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武威地形复杂,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有灌溉绿洲、中高山草地、祁连山天然水源涵养林、浅山丘陵以及荒漠和沙漠。总体上分南部祁连山区、中部绿洲区和北部荒漠沙漠区三种地貌类型。武威市国土总面积3.3万km2,土地利用现状是:耕地378.8khm2,占11.47%;园地7.7khm2,占0.23%;林地242.3khm2,占7.34%;牧草地1021.4khm2,占30.9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4khm2,占1.34%;交通用地15.3khm2,占0.46%;水域43.9khm2,占1.33%;未利用土地1548.8khm2,占46.9%。全市森林覆盖率12.06%。武威土地利用中山旱地113.8khm2,川旱地22.5khm2,干荒漠641khm2,荒草地、盐碱地、裸土地、沙地等未利用土地1299khm2,总计达2076.3k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这些土地都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武威深居内陆,位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自西南向东北多年平均降水量610mm---60mm,蒸发量1400mm--3040mm。降水稀少,且与植物需水期严重错位,蒸发强烈,水旱风沙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石羊河流域的负荷日益加重,对水土资源过渡地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整个流域内沙漠向绿洲推进,农区向牧区、林区推进,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土地荒漠化的态势日趋严重,水源涵养系统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武威市水土流失面积2.3万km2,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地70%,其中水力侵蚀面积0.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8万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2%和78%。1.2水土流失的危害1.2.1水土流失使土地生产力减退1据测算,在南部山区年流失表土厚度天祝县为1.5mm,古浪县为3mm,凉州区为4mm。每流失一吨表土就流失土壤中的氮、磷、钾约23kg,以次推算,山区侵蚀面积0.6万km2,每年流失表土约1550万m3,折合2328万t,流失氮、磷、钾约52.5t,由于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大大下降。1.2.2蚕食土地由于水土流失,现代侵蚀沟不断发育和增长,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每年使大量的沟头地、沟间地不断沦为沟壑,成为不毛之地。据《甘肃省武威地区小流域普查成果汇编》资料显示,境内石羊河流域沟壑密度达1.59km/km2。北部荒漠区风沙线长654km,沙丘以每年6-8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强烈的风蚀使农田、荒山、荒滩和干旱草原不断沙化。境内石羊河流域荒漠化面积高达2.22万km2,占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总面积的76%。1.2.3地表水大量流失浪费水土流失是河川径流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武威境内六条山水河年均径流量日益减少,进入下游民勤县的水量已经不足五十年代时的1/5,迫使中下游地区通过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生存和发展。1.2.4造成水库河道的大量淤积据测定,石羊河流域内西营、杂木、黄羊三条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0.32-1.0kg/m3、汛期(6-9月)为2kg/m3;古浪河2.7kg/m3;大靖河12.4kg/m3。因河床坡降大,携带泥沙多,渠道、水库淤积严重,给水库灌溉、防汛带来了很大危害。全市20座中小型水库,总淤积量占总库容的近20%,已有8座水库因淤积报废或水源枯竭,发挥效益较好的水库中,淤积最严重的已超过总库容的50%,不得不进行加高加固处理。1.2.5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土流失导致的山洪,或冲垮桥涵、路基,或冲毁河堤、耕地,或淹没农田、冲垮房屋。沙尘暴造成的庄稼被埋没、农作物大面积倒伏等危害更是屡见不鲜。2005年民勤县共发生沙尘暴17次,八级以上大风7次,风沙共造成55.6khm2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30.3khm2,重灾面积13.4khm2,经济损失达21443.7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3831.7万元。发生在5月4日的一次沙尘暴风力达八级,平均风速11.5m/s,瞬时风速17.5m/s,使38khm2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