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认识到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必然趋势。(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能够把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必将与祖国统一。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导入环节《七子之歌》这首歌反映的是澳门被葡萄牙侵占后的中华儿女的心声,那么澳门回归了吗?自主探究环节1.爱国统一战线2.一国两制的含义3.香港、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4.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态度各是什么?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小组合作释疑,师引导明确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活动探究导学环节活动一:播放视频:澳门回归10周年晚会中有关澳门回归后取得成绩的部分视频资料。提出问题:①港澳顺利回归的因素有哪些?②港澳回归后繁荣、稳定和发展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教师订正并总结。)活动二:诗歌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活动三:PPT出示:资料一:两岸“三通”后,两岸商贸、旅游、文艺演出(如本山快乐营赴台演出)异常火热。资料二:09年达赖访台,台湾同胞举行游行示威的图片。学生探究分析:(1)两岸商贸、旅游、文化交流异常火热说明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达赖访台,台湾同胞举行游行示威?(3)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和自己所收集到的“台独”言论内容,请你就台独阴谋能否得逞谈谈看法。(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到台湾问题现状、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华儿女的愿望和“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总结易混知识点1.群众基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制度保障:“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1、乡愁反映了怎样的情感?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充满无限思念之情,渴望祖国统一。2、消除乡愁的政治基础是什么?3、消除乡愁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4、实现祖国统一的关键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前提、政治基础、最佳方式是什么?(1)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前提、原则)(2)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应遵循什么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拓展延伸:我们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1、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3、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板书设计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群众基础: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制度保障:“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变化有:1.师生关系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者、服从者,本节课我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我把课堂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迫的学、奴役的学,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学,逐渐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本节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