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22.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水(水上)陆(陆上)草木之(的)花,可爱者(的花)甚(很)蕃(多)。晋(东晋)陶渊明独(唯独)爱菊。自(自从)李唐(唐朝)来(以来),世(世上)人甚(很)爱牡丹。予(我)独(唯独)爱莲之(主谓之间,不译)出(长出)淤泥(污泥)而(表转折,却)不(不受到)染(污染),濯(洗涤)清涟(清水)而(表转折,却)不妖(美丽而不端庄),中(中间)通(贯通)外(外形)直(挺直),不蔓(生枝蔓)不枝(长枝节),香(香气)远(远播)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立),可远(远远)观(观赏)而(表转折,却)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焉(语气助词)。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予(我)谓(认为)菊,花之(的)隐逸(隐居的人)者也;牡丹,花之(的)富贵者(的花)也;莲,花之(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唉)菊之(主谓之间不译)爱,陶(陶渊明)后(以后)鲜(少)有闻(听说)。莲之(主谓之间不译)爱,同(和,像)予(我)者何(什么)人?牡丹之(主谓之间不译)爱,宜(应当)乎众(很多)矣。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应当很多了。3.核舟记选自清代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明(明代)有奇(奇特)巧(精巧)人曰(叫)王叔远,能以(用)径(直径)寸(一寸)之(的)木(木头),为(做,雕刻)宫室(宫殿)、器皿(器具)、人物,以至鸟(飞鸟)兽(走兽)、木(树木)石(石头),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势(样子)象(模仿、雕刻)形(形象),各具(具有)情(神情)态(姿态)。尝(曾经)贻(赠送)余(我)核舟(果核雕刻的小船)一(一个),盖(刻的是)大苏(苏轼)泛赤壁云。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