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们更好的明天──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谢景琤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乡村,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四季如春的南疆,从学校行政领导到基层教师,中国全面铺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随着课程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在调整着自己的角色,尝试着用新的课程理念打造自己的教学实践。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这时,孩子们尽情地舒展着心灵,在孩子的眼中,山是仙山,水是灵水;星星眨着眼,月儿开口笑。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农村学校推进语文课改的"瓶颈"。可见,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笔者以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力构建新型的课程文化,全面激活农村的课程资源,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一、构建新型课程文化在农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已迫在眉睫,教师们不但要有这种意识,更要以实际行动去改革实施,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求知识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人人参与教学全过程。1.自信:点燃希望的火种学习是一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脑力劳动,只有让学生自己觉得很需要,在很情愿、很乐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为此,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引导航向的人,引导学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一个演说家。正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乐意去参与,因此教师更应注重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多让他们参与,教师经常鼓励与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那么孩子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农村的孩子更显天真,他们的向师性和依赖性更重。我常常鼓励学生,课堂上对所学问题的看法尽管提出来,说错了或说得不好没关系,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相信自己慢慢地会进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对学习信心十足,课堂举手发言的人明显增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2.互动: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比较多,诸如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有问题,教师帮帮忙等。如若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间平等地进行探讨、商量着学习,学生的优缺点才会更自然地流露,师生间交流定会取得更好效果。其实,农村孩子也很有自己的主见,教师应当把这个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小组学习、同学间讨论、交流、比赛等形式,增加学生间反馈的机会。比如在学《小马过河》一课时,我抛给学生两个也是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非过不可吗?2.小马几次去过河?究竟过河了没有?为什么?”让他们自由分组讨论学习,圈圈划划重点词句,不能确定的商讨后决定。由于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各有任务,且都是同学,不管面子问题,你说得不好,我会毫无顾忌地指出、纠正,讨论挺激烈。在指导朗读时,我让他们摆起小擂台,有学生读后,要挑战的小朋友先评评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再来比读。因为平时积累的自信,连后进生也敢挑战优秀生,朗读场面十分热烈,当然效果也令人满意。3.求异:撷取信息的途径语文教学中,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里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地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意思相近或有道理就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看法,有时学生还真会提出一些连教师都想不到的但也蛮有道理的意见或看法。如上《荷花》一课时,教学的既定目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