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语文课堂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中的课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两大项内容有着密切联系。而传统语文教学将二者割裂开来,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觉,教师讲的课文与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课听不听都无所谓,只要多看几本课外书,语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偏低,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语文课的作用。作文难,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其实,作文教学绝不是孤立的,我们不需要大量纯粹的作文课,必须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中式教育创始人闫合作先生说:“数学学思维,语文学表达。”在中式语文课堂中,我们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重课堂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的现象,充分发挥“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将语文课堂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到了一种比较科学、高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也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一、以教材为范本,让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本色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课外语言的积累,对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我们教材里选编的文章都是编者、专家千挑万选出的好文章,还有不少是名家名篇,字字珠玑,很值得积累。所以,课堂上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记诵积累,并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对小学生来说,除了优秀的古诗文,四字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关联词句、使用排比、拟人、比喻修辞的句子等都是非常值得积累的语言材料,因为这几类语言精练、意义深刻又富有表现力。在课堂中,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语言积累这根柱子,广布云雨,空中的“云”就越积越厚,“秦砖汉瓦”就越聚越多。只要有了足够的语言量,学生就会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倚马可待。二、以教材为凭借,学习写作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发挥了它“阅读”教学的例子作用,却没有发挥它对于作文教学的例子作用。几乎所有学校的语文课程里都安排了作文课,在这个专门的写作指导时间里,许多教师就讲写景的技巧、记叙的技巧,给学生谈了许多理论。可是这些理论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事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枯燥,也很难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要解决这个“写”的问题。怎么解决?从语文的角度来学习课文。即,不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把每篇文章作为文学作品来学习。例如,教学记叙文,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写作特点,例如学习文章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是怎样着重突出事件发生背景的、如何对比的写法等等;教学说明文,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例如学习文章是怎样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的,它的文章语言是怎样生动有趣吸引人的,是怎样把材料井井有条安排有序的等;教学诗歌,我们就应该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试想,如果每节语文课都能这样去上,那么我们的学生能不会写作方法吗?又何愁不会写作呢?三、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仿写有为经验丰富的教师说:“仿写,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从而迈出重要的一步。”仿写是知识迁移最直接的途径,仿写的过程是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妙处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初学阶段,尤其需要学习仿写。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以课文为例让学生模仿练笔: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后,就让学生模仿着说“我多想去我们济源的世纪广场看看”,学生就会说:妈妈告诉我/沿着宽阔的沁园路/就能走到世纪广场/美丽的广场上/有一个漂亮的音乐喷泉/小朋友们可以在那里快乐地嬉戏/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教学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时,有学生说最喜欢“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段话,我们就让学生仿写“你自己平常在哪里干什么”,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就能够掌握运用这个句式了。在高年级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