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层派出所的发展瓶颈与对策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底层最基层,派出所是县公安机关派驻各乡镇、街道的单位,肩负着打击、防范、管理、控制、服务等诸多职能。但是派出所在成长发展的过程当中,却遭遇了瓶颈,经过长期的调研与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是执法,但是现在公安机关却遭遇执法困难。(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也集中显现出来,特别是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的矛盾是公安机关最难啃的硬骨头。各种招商引资、城市的扩展、大型工程的建设、灾后的恢复重建都会与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发生冲突,其中最容易涉及到的就是土地的征用,据《中国群体性事件防控》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中国从2006年开始,因征地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到的比例高达45.59%。而党委政府作为这些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在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后通常是把公安机关推到第一线,与人民群众发生正面的冲突,很多时候会以直接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换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为以后的执法带来无法跨越的障碍。(2)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当中,还会遭遇个别领导插手。有的违法事件直接影响了个别领导的利益,或者涉及到这些领导的家人、亲戚、朋友。这些领导就会采用“打招呼”的方式来阻止公安机关的办案,或者使办案偏离正确的方向,影响办案质量,降低办案水平。(3)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群众日子好过了,腰包鼓起来了,但是很大一部分群众任然是法盲,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根本不懂法律,经常触犯法律,使发案率有增无减。特别是作为基层派出所,面对的山村老百姓更是无视法律的存在,经常会因为一些普通的琐碎事情导致故意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些案件很难取证,也很难调解,办理这样的案件,浪费了大量的警力、物力、财力。二、民警办案综合素质不高。派出所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派出所的成长。民警执法办案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三方面,(1)是派出所民警服务的范围太广。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是公安警察的任务。但现如今,公安警察的职能与服务人民的领域的无限扩大,已经与公安机关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老百姓晚上睡觉质量不好要报警;媳妇红杏出墙要报警;家中跑水,群众报警;看病无钱来所报警;加上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以及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假案件的出警,加之因此而进行的询问、调解,在警力奇缺的情况下,民警们疲于应付。尽管民警们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在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时,并不是每个单位都配合民警们的工作。在为群众无法解决困难时,群众对此也极为不满,他们说,“‘有困难找警察’,这是你们提出的口号,可是找了你们,你们又能解决什么?”对一些事情的无力解决既使民警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使群众对警察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这样无限制的服务,占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与休息时间,使民警没有空余的时间去学习充电,只是吃老本,最终使民警逐渐与公安工作的发展脱节。(2)是没有形成对民警定期培训的强硬机制,虽然公安部制定了民警每年不少于15天的培训,但是由于警力的不足,真正落到实处的寥寥无几,一线的公安民警整天奔波与犯罪作斗争的最前线,每年与家人见面的时间也少之又少,哪里顾得上学习和培训。有的地方虽然有一定的培训形式,但是培训内容不够科学,培训能力不够强民警素质参差不齐,给培训带来难度对公安民警在职培训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警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3)个别民警道德水平差、执法水平偏低。公安机关招录的警察,虽然都要求是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是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素质,一部分民警在走入公安这个岗位时就心怀不轨,他们在走入这个岗位之后更是竭尽全力的谋取个人利益,公安部新闻发布会发布数字称,从2003年开始每年因各种违法被查处的民警达到7716,并且这一数字每年呈6%上升率,特别是在重庆打黑期间民警违法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