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桥》人教(部编版)12桥导学案设计课题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3.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4.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课前准备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教师)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教师)3.准备洪水灾害、桥的图片。(教师)4.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播放影片,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播放有关洪水暴发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后谈感受。引入课题:肆虐的洪水让我们胆战心惊,可是处于洪水之中的人们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学习12课《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洪水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2.板书课题。3.组织学生质疑课题。1.谈观后感受,互相补充、评议。2.齐读课题。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是哪里的桥?这座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用“桥”做题目?提示学生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这几个方面来谈感受。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用时:17分钟)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学生汇报。(1)检查生字读音。(2)指导书写:“咆”“哮”等会写字。(3)分组出示词语,引导学生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先独立学习,再同桌互读,交流学习情况。2.学生汇报交流:(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咆哮..嗓.子呻.吟(2)写好生字:特别注意“咆、哮、嗓、呻”的写法。(3)学生分组认读词语,试着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①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惊慌嗓子②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书记丈夫党员1.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2.学生选择词语概括内容时,用自己的话,加上关键词语,说出大概意思即可。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指导朗读课文。③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4.同桌相互读课文,小组赛读。三、再读课文,感受危急(用时:15分钟)1.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每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突遇山洪。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祭奠英灵。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点:再次读文,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同时把文中让你惊恐的句子多读几遍。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1)说一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2)找一找:如此大的洪水,人们有怎样的反应?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表现。(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措、疯狂乱撞。(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个句子,说一说文章的写作特点。1.细读每一部分,概括大意。2.(1)以轮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④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3.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1)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惊天动地。(2)想象在暴风雨中人们的表现。(跌跌撞撞你拥我挤惊慌恐慌疯了似的)(3)动情朗读。(4)交流理解:是魔鬼,是猛兽,死亡之神渐渐逼近。理解到了拟人的句子的表现力。随机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用拟人的句子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1.本文段落较多,教师要注意了解学情,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一共有27个自然段。2.鼓励学生把找到的好词语、好句子摘抄到积累本上,教师可创设交流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