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向应纪念馆观后感牟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爰本斯意,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拚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相反抗."——关向应7月份馆里组织去参观了位于金州的关向应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关向应故居,纪念馆和录像厅三部分,通过大量实物,照片和录像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革命家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参观关向应纪念馆使我深受感动."关向应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担任过党和军队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关向应同志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毛泽东主席痛惜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关向应出生于1902年,在不久的日俄战争后,家乡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小就看到家乡父老饱受战祸滋扰和侵略者凌辱的情景,心中十分愤懑.日本侵略者强行实施的奴化教育尤其使他痛恨.因此从小就激发起反帝情绪,"做一个中国人,就要有骨气!""非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走不可!"1924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大连市的第一批共青团员.1925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他曾历任共青团济南,青岛和山东省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团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务,曾参与领导青年运动,组建各地团组织和团中央的各个工作部门,先后在上海出版《列宁青年》,《少年先锋》等青少年杂志,关向应为加强共青团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在白区工作,领导工人罢工运动,还曾经被捕入狱.1932年1月,关向应被调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贺龙一起率部转战不息,先后完成了对红二军团与根据地建设,艰苦的长征历程,晋绥解放区的创建,战斗足迹遍及洪湖,湘鄂川黔苏区及华北各地,为革命的最后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由于长期繁重的秘密工作和异常险峻的战争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然而,即使在病榻上,关向应仍然十分关心政治,不停地思索着党和军队的大问题,直到临终仍想为党尽力.1946年7月溘然长逝,年仅44岁.关向应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那就是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他坚信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当他还在大连公学堂读书时,就常在学校发的日文课本书眉上批写"中国","我是中国人","精忠报国"这样的字句,画一些丑化日本侵略者的漫画,抒发他对日本殖民者的仇恨.在给叔叔的信中也表达了其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势与帝国主义斗争的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爰本斯意,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拚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相反抗."在以后的日子里,关向应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怕形势严峻,不畏艰险,深入各地与敌周旋,以自己的言行来实践自己的诺言,同时,他还是个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不仅自己能够做到,而且擅长用政治思想来武装整个部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贺龙每次谈到部队的战斗经历,尤其是在谈到指战员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的时候,他从不忽视政治委员关向应的作用.即使在病榻上,关向应也依然关心政治,不忘党和军队:"我在此临死弥留之际,谨向党的领袖,谨向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谨向全党同志紧握告别之手,切望全党同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奋斗前进!全党全军应该像一个人一样,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中央周围,相信我们的党和中国革命是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的."用一生来坚守一个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一个英雄的真实写照.我们后辈人该怎样去记住,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工作才能不辜负那些为我们今天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牺牲的人们呢关向应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要将这种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关向应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原名关致(治)祥。生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家屯。满族。1920年入大连伏见台公学堂读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赴莫斯科入东2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爆发后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共青团工作。同年秋到青岛、济南等地,整顿和恢复共青团组织,领导工人罢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