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ordwendang.com中文word文档库海量word文档免费下载:http://www.wordwendang.com农村老年人再婚观念及现状调查-----以重庆市为例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谢树凤(41031020)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曹正伟(41261001)社会与人口学院牟思思(41351071)摘要本文着重关注农村再婚观念及现状,并应用社会学、老年学的知识对再婚原因及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显示,棘手的实际问题、舆论的压力及子女的阻挠是老年人再婚的重要阻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老人很赞成老年人再婚,但是真正实践的极少。作者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应该多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婚姻问题,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关键词老年人再婚农村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于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各项问题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严峻。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核心家庭(Nuclearfamily)1不断增多,空巢老人增加。以重庆市为例,1990年平均家庭户规模(Averagesizeoffamilyhousehold)为3.56人/户。而2000年减少至为3.23人/户2。城市年轻人倾向和家中老年人分开居住,而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更多老人成为“留守老人”。再婚(remarriage)是指丧失原伴侣或与原伴侣离异后的男女选择再次结婚。从婚姻(Marriage)的功能来看,婚姻主要功能是提供伴侣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3。丧失老伴或离异使婚姻的功能无法正常履行。因此,老年人的再婚不但能在生理上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更能消除由于年老与社会接触较少所带来的寂寞感,增加老年人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幸福地享受晚年生活。但是,受中国传统从一而终思想的影响,老年人再婚受到公众舆论(PublicOpinion)的反对,认为他们“老不正经”,老年人的离婚率及再婚率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一些传统的观念正受到新的挑战,老年人也不例外。在城市,许多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冲破世俗的重重阻挠,选择再婚,重建新的生活。但是,相对保守,经济较落后的农村的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他们又是怎么看待再婚问题,他们目前的再婚状态是什么?他们再婚后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较显著变化?他们的再婚有哪些阻力?研究农村老年人对再婚的态度及他们再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国向老龄化社会的顺利过渡有重要的意义。[1]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学》.[J].2006(1)[2]《重庆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79[3]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98http://www.wordwendang.com中文word文档库海量word文档免费下载:http://www.wordwendang.com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急剧发展,老年人再婚从观念到现象都迅速发展。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再婚需求出现原因,再婚的意义,再婚顺利实现的阻碍因素等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马金认为,老年人再婚有其社会必要性。他在撰写的《浅析我国丧偶老人再婚问题》一文中指出,由于性别差异及老龄化,社会孤寡老人增加。老年人顺利再婚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个表现。老年人再婚,是老年人自我保障、减轻子女经济负担,解决老年人孤独感的有效途径。从某种程度上,老年人再婚也有满足老年人生理需求上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姜向群教授更对老年人中日益突出的特殊的“搭伴养老”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姜教授认为,“搭伴养老”这一现象绝非简单的随意性的或匿名同居,而是老年人再婚种种矛盾的体现,是老年人为解决矛盾的一种妥协。老年人再婚受到家庭财产关系的制约,受到家庭人际关系的阻碍,更面临着巨大的不稳定性。“搭伴养老”这样的准婚姻而非婚姻关系的方式,正是对这些现实障碍的妥协、平衡与回避。老年人再婚,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杜鹏教授和研究生殷波利用北京统计局1999年北京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对老年再婚的态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青年态度比老年人更开放,中青年人与老年人对于再婚阻力的看法非常一致,预计老年人再婚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