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科目:高二历史备课人:廖树浩授课时间:第三周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2.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3.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⑵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收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引导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通过合作或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逐层深入,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教学过程:、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学做思一、学生阅读教材,并填相关表格。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概况发明过程外传概况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到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约12世纪传到欧洲、非洲。①伟大发明;②地位:影响最久远作用最显著;③作用:革命性进步。指南针春秋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指南鱼、指南龟);北宋广泛用于航海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①对军事实践、经济生活、航海意义重大;②为远航提供条件。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步发展。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元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出现铜活字。由波斯传到西方。"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1450前后德出现金属活字。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贝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一一蔡侯纸;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2.意义: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司南”②北宋: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③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一一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④清代:罗盘针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⑵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②指南针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