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A.千克(kg)B.秒(s)C.米(m)D.摄氏度(℃)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黑板C.篮球D.太阳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全食B.亭桥在水中的倒影C.铅笔好像折断了D.墙上的手影4.小林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则小林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汽车C.房屋D.树木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可以传声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6.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7.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B.给学生配备防噪声的耳罩C.给教室内安装监控摄像D.保持教室周边环境的安静8.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10.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B.C.D.11.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周围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人体内呼出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人体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D.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1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无关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C.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D.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1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4.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B.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0.3kgC.正常成年男子的鞋子长度约为42cmD.一支新的中华绘图铅笔长度约为18cm15.小亮看到礼花绽放3s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礼花燃放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A.1kmB.1020mC.1×109mD.1×109km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棒不能传播声音B.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C.大象能听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漫反射现象也遵守反射定律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D.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则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大约需要500s18.(3分)(2014秋?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屋檐上的冰棱消融B.铁丝网上出现霜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D.草叶上出现露珠19.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得到像B.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不成像,要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三、填空题(共12分,每空1分)20.(5分)(2014秋?西城区期末)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950m=mm;(2)72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