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指导之皮瓣移植手术(2021最新版)作者: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皮瓣移植是把皮肤连同皮下脂肪,由一处移植到另一处,被移植的组织仍与供皮区有部分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故又名有蒂植皮术。被移植的部分称为瓣,故而称为皮瓣移植术。皮瓣的血运暂时完全由蒂供给,移植后,皮瓣与植皮区建立新的血运关系,待皮瓣能从植皮区获得充分血运后,方可将蒂切断。适应症一、修复全层皮肤的缺损。二、覆盖骨胳、肌腱以及主要神经、血管的裸露部分三、修复足底、指端等承受压力的摩擦面。四、器官的再造,例如鼻耳、手指等。五、供给营养,如修复放射性溃疡、褥疮以及包括骨组织缺损的胫骨前区或头皮颅骨损伤等创面。皮瓣形成和转移术中的一般原则和注意要点。1、为了保证皮瓣有足够的血液供应,蒂宽与瓣长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1:1.5,理想的应为1:1头、颈部皮瓣宽长比例其长度可增大,下肢皮瓣长度则应缩刀)。2、皮瓣按血管走行方向设计,蒂部要落在向心端,并设计好在转移过程中蒂部不会过分扭转,以免影响血液供应。3、尽量避免损伤。皮瓣为一暂时缺血的组织,活力较差,不能耐受粗暴操作的损伤。因此操作上要求十分细致,爱护组织。器械也要求锐利、精巧。4、皮瓣形成时,其厚度应包括皮下脂肪组织在内。在转移时如需修除脂肪,应注意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5、完善的止血,避免皮瓣下产生血肿。术后要有良好的制动,以保证转移过的皮瓣不受牵拉,不致造成皮瓣坏死或被撕脱。6、皮瓣形成后,如皮色红润,创缘不断渗血、而血色鲜红,则表示活力无疑问,可以转移到植皮区。缝合后加盖敷料包扎时,瓣部需要有适当的压力,以利静脉回流,但蒂部不能受到任何压力,以免妨碍血运。7、如果蒂宽与瓣长的比例已超过限度;或不能按血管走行方向设计皮瓣,因而估计在转移中可能发生血运不足影响皮瓣活力时,转移前可以考虑作“延迟手术”。另外在皮瓣形成后,如发现皮瓣远侧苍白或发绀,虽经适当处理,仍有血运障碍,估计转移后不能保证其活力时,可以考虑缝回原处,作延迟转移。皮瓣延迟的方法是将皮瓣边缘切开,沿深筋膜浅层作完全或部分剥离,切断来自创缘和基底的血运,然后缝回原处。2—3周后,再作转移。“延迟手术”的目的,是使皮瓣在“延迟”的过程中血管管径增大;血管的排列方向渐与皮瓣的长轴一致;血管的数目也逐渐增多。通过以上变化,使皮瓣的血液供应充分,从而保证皮瓣的安全转移。是由一对位置相反的三角形皮瓣所构成,通过对换位置后,达到松解张力、增加长度、因而改善局部形状或功能为目的。手术简便,收效较大,故应用范围甚广在解除直线形疤痕挛缩时,疤痕两侧皮肤要求完整,并有一定的松动度,方能采用此法。对片状疤痕挛缩,不适用此法整复。手术步骤(以手部虎口直线形疤痕为例)1.把“Z”形的中央切口放在引起挛缩的疤痕上,再在两端各作一条方向相反的切口,与中央切口各呈60°角。2.按设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在深筋膜浅面游离,形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并适当剥离附近的皮下组织。3.将两个三角形皮瓣互换位置,挛缩部即获得松解,将皮瓣在新位置上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即完成了手术。4.当挛缩的疤痕索条较长,且两侧软组织不够宽广时,可依上述原则作连续性复合“z”形手术。旋转皮瓣移植手术利用创缘周围的皮肤作成皮瓣,基底部游离后略经旋转,转移到缺损部位覆盖创面。手术步骤(以修复头皮缺损为例)1.从三角形创面的短边延长,作一弧形切口。2.分离皮下组织,成一扇形皮瓣,向创面方向旋转,覆盖整个创面。3.必要时尚可延长原切口,并在创缘作潜行分离,再依次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使张力分布在全部缝线上。侧移皮瓣移植手术手术步骤(以修复足底缺损为例)1.在缺损区旁作一皮瓣,皮瓣的蒂部应在缺损较窄的一端,而皮瓣远端的边缘,要少许超过缺损部的边缘。如图右下角所示,皮瓣的旋转中心是在C点而不在B点。所以设计时其主要注意点在AC:A/C,而不是朋二A勺。否则势必造成皮瓣对角线AC的张力过大,甚至不能覆盖整个创面。邻指皮瓣移植手术适用于修复手指掌侧或指端的缺损,修复指肚或手指掌侧缺损时,皮瓣的蒂位于邻指一侧。切取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