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总第___课时)科目:物理;主备:王景景;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辅备:______;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声音产生的原理2.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等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中传播.可____真空能传播无线电波。2.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传播的.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二、交流展示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发声现象,指出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2、物体发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在外太空是如何进行交流的?________________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5、15OC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米/秒.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6、请设计一种测量声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应用1、先观看有关的视频(什么是声现象)。2、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3、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四、反馈达标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传入人耳.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4、已知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应为______。5、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6、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1声B.2声C.3声D.4声7、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m/s.8、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不能传声.9、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m/s)【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