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理念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倡导要以学生为本,打造快乐学习的有效课堂。在学本课堂中,没有纯粹的教师,教师的身份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教师是大同学,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和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人文和谐的关系。通过学本课堂的学习,最终让每位学习者的生命得到精彩绽放。《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发现生成能力等。在学本课堂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力求让学生实现真实、自由、自主的阳光学习。二说教材《黄山奇石》一课是鄂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向读者介绍了有趣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三说学生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四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五、说亮点1、“读”占鳌头。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简单最朴素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新式武器”都要有效。读不是一种单一的枯燥的行为,贵在教师引导得法,使学生百读不厌,越读越爱读。待读出滋味、读出趣味、便会怡然自得,陶醉其中。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多次朗读,有开篇通读,有深入阶段以后的择点读,有领悟阶段的表情朗读,研读阶段的议读,有延伸阶段的拓展读等等,力求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不管语文教育如何向前发展,读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处处显示教者智慧之花蕾,灵性之闪光。可是书声朗朗,滔滔不绝,学生就真的会读书吗?不一定。读应该是情融于声中,声情并茂,音出于口,意出于心。我在这课中给孩子们创设了三个场:一个踏实读书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学生的心灵感悟和精彩发言主要靠默读、潜心诵咏而来,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2、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注意在词句中,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我把这两个句子对比(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2)就说仙桃石吧,它在山顶的石盘上。两句话比较,学生会很快发现第二句少了“飞”和“落”这两个字。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仙桃石本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来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化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利用想像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让学生品味词句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去想象,去思考。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例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石头本身已充满想象的色彩,我让学生细读重点词句,找出“抱”“望”“蹲”等一批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然后我让学生观察插图,交流交流自己脑中所想到的景象。如“猴子为什么一直在那里一动不动?”学生可能会说:“它被云海吓呆了。”可能会说:“这只猴子被云海的壮观惊呆了。”可能会说:“这只猴子望着云海在沉思。”这样的交流扎实而有效,同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自己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