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和污染源的分类。2.理解酸雨、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危害。3.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了解树木对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学习要求1概念3危害2污染物分类4防治一、大气污染的概念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1)自然因素:火山喷发、沙漠区刮起的风沙、牛只在消化完植物后排放的甲烷,山火释放的烃。(2)人为原因:过度畜牧、砍伐森林引起的沙尘暴,车辆排放,燃烧化石燃料,油漆或挥发性溶剂,烧烤是引起的烃,气溶胶。二、污染源分类1、可吸入颗粒物:空气中直径_____10微米的固体颗粒,即“可吸入颗粒”,技术上标为_____。危害:随气流进入人的器官和肺部,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传染病,可使人患“”,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分布:广泛分布在我国_____地区城市。PM10小于尘肺病北方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湿度在80%-90%时易形成,无毒无害。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硝酸、硫酸、灰尘,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危害人体健康。★雾霾天气一般是因为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形成的。☆引起慢性气管炎、尘肺、矽肺、肺癌等疾病。现代工业产生的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污染源分类2、酸雨(1)定义: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是由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2)危害: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微生物减少,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森林退化;腐蚀建筑、铁轨、桥梁、文物古迹等。(3)分布区:分布范围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多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3、其他污染源(1)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在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广泛使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严重,使紫外线增强,易得皮肤癌。(2)CO2: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及汽车排放尾气,产生大量的CO2。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个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污染源分类温室效应带来的灾难:(1)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2)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耕地减少,洪水灾难加剧。应对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降低海洋污染。补充: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氟氯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自然条件(极端天气)(水热变化)疾病流行影响农业生产淹没沿海低地自然环境改变生态系统变化影响人类社会三、大气污染的危害思考: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能源生产和消费1、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如节电节水、引进新设备)2、回收利用资源(如利用煤渣、秸秆)3、开发洁净煤技术,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如煤转油技术、兰碳烧制技术、使用天然气)4、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5、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6、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洒水除尘、遮盖围墙7、政府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如加大停产整治、罚款、停业等处罚)四、大气污染的防治重点是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吸收大量的烟尘和粉尘——天然的吸尘器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杀死病菌,净化空气森林的作用樟树松树榆树马尾松枫树丁香1、近年来,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