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的多样化批改及评价中江县民主乡中心学校胡国祥联系电话:(0838)7740070习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是让学生头痛、老师费神的一项教学任务。我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很多老师在收上一份学生的习作之后,不管是错别字还是谋篇布局或者综合效果,都对学生的作文大动干戈,到最后,学生的作文被改得面目全非,老师们自己也改得头昏眼花,精力耗费了不少,可很多学生在拿到这份凝聚着老师“心血”的习作之后,有多少学生会仔细看呢?于是,我们老师为了让学生“进步”,就让学生把老师精心修改的习作再誊抄一遍,誊抄之后,教师们又再次辛苦的批阅一遍,有时,批完全班的习作往往要一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真是苦不堪言。当然,也有一些老师为了省事儿,只粗略看过一遍文章,就写下“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或反之的话,走向另一个极端。我想,我们必须依照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批改作文吗?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的作文水平就能提高吗?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需要的是大胆创新,从而寻找一条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道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善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批作文更难”的现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认为,这就是多样化批改及评价的根据。首先,我们来看看现阶段作文批改及评价的几个现状:现状一:一个人评价就是指教师自己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全面的掌握学生的习作完成情况,更好的指导学生习作。缺点是:1.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也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2.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好恶来评价作文。这种评价方式对一些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扼杀。3、批改,就是教师对生的一种检查,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教师应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把作文作为平台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平和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鼓励式的评价结果,这是一种人本化的宽松的评价要求,它可以使师生双方从批改的阴影中走出来。改变一个人评价的对策: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是作文评价中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一篇作文写完了,让学生自读作文,边读边修改错字病句,认真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并写在作文本的评价栏中。但长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自评能力还是很弱,大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发现自己习作中最本质的问题,自己修改完后,离题或偏题的还是如此,甚至于错字、病句都不能找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于是,我决定让学生们相互找找毛病,也学学别人的长处。一开始是同桌、四人小组互批,优点是省时,缺点是时间长了容易思维局限,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而城里的孩子更渴望有新的突破和挑战,这种简单的批改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呢,我设计了一个自批与互批相结合的方案:(一)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当堂完成习作初稿,并自己修改;(一、二课时)(二)学生依据完成习作的快慢顺序将习作交给教师,教师初略审阅,大致心中有数;(课间)(三)教师将习作随机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开始互相批阅;(批阅要求:1、速读,看是否离题或偏题;2、画出病句、圈出错字,不修改;3、写出两至三条优点或不足,签名。4、完成一份后或前后交换或随机交换,再次批阅,最初一节课要求看完两至三份习作,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提至三至四份。(四)将习作归还本人,本人根据批改后意见有选择的再次修改。我设计这套方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多看别人的习作,取长补短,同时,通过互批互改,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批改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