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范仲淹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1、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3、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4、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5、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6、羌(qiāng)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7、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8、不寐:睡不着。寐:睡。边疆的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的战士未平息、功名未建立,回家是无法预计的。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已花白,战士洒下了眼泪。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上片。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强我弱,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异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了寥廓荒僻、萧瑟悲凉之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乡忧国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羌管悠悠霜满地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霜,给人凄清、悲凉之感。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借景抒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异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得不留在战场来进行对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