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结构梳理小学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这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主要内容和科学概念目标概括如下:知识领域主要内容科学概念目标物质世界物体的性质:1、物体的特征:(1)描述:颜色、形状、大小、冷热、轻重、软硬、透明度、光泽等;(2)测量: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天平、量筒、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重量、体积、温度);(3)依据一定特征对物体分类或排序。2、材料的性质:(1)认识一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性、绝缘性、吸水性等;(2)根据材料的性质对材料分类;(3)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3、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三态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物质的利用:(1)物质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2)正确、合理利用物质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互相转换。运动和力:1、位置与运动;(1)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2)用位置、方向、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2、常见的力:(1)认识一些力,如风力、水力、重力、浮力、弹力、摩擦力等;(2)力有大小和方向。3、工具和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作用4、形状与结构能量的表现形式: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2)声音的传播2、热现象:(1)热会传递及传递特点;(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3)温度计的使用3、光:(1)光的传播特点;(2)反光原理的应用4、电:(1)连接简单的电路;(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5、磁:(1)磁铁的磁性及磁极的相互作用;(2)电生磁;(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6、能量的转换: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及相互转化生命世界多样的生物:1、常见的植物:(1)分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进而一、物质世界1、"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及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这个主题包括:1.物体的特征;2.材料的性质与用途;3.物质的变化;4.物质的利用。2、"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3、"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4、小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生产中一些事实情景当中感受到物质是无处不在的,物质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质会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有些物质有自己的特性,人们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质对物质(材料)加以利用,而且物质的变化也是非常奇妙的,从而建构起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了水和空气,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性质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四年级学了物体的导电性,知道会导电和不会导电的物体都会得到应用;六年级学习《物质的变化.》,是对上几个学期关于物质科学方面的相关模块知识的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会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重点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而判断有没有产生新物质,需要学生去寻找证据,观察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二、生命世界1、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2、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先学习了《植物》单元,再紧接着《动物》单元,让学生能运用《植物》单元的探究方法和思路来研究《动物》,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了初步上下位学习的思想。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无疑是对《植物》、《动物》学习的深入和延续,学生在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一生的生长变化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