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号稼轩,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者简介: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题解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谈起了时局形势。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文前《破阵子》。整体感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整体感知•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两片的意思。1``上片:描述军旅生活2``下片:描写战斗场面,抒发豪情•这首词描写了——,——,——,——,——,——等军中生活情景,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层层紧扣,环环相生。•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深入分析•为何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了怎样的壮观场面?前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场面: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地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2·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沙场秋点兵”:“秋”字传神在何处?渲染肃杀悲壮之气,交代季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典故比喻,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突出“快”和“惊”。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天下事”指什么事?(收复失地、统一中原)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主旨何在?•1·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壮在何处”?•1`题材上看: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勇猛、雄健•2`思想情感看: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语言风格看:壮丽而不“纤巧”破阵子[宋]晏殊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