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之策略教育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自主的发现学生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句话充分显示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现结合平时参与听评课活动的所见所闻及本人数学教学的亲身实践,以下从几方面谈一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自主探索学习欲望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创设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为此,教师要花大气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时机,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让真实的现场再现,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提供了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励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二、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1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充分说明,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要善于诱导,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通过调查,明白现状,是激发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在计算教学中,会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让学生把每次错的原因加以在订正题的下面写明,然后由组长把每天错的原因分类。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查,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学生把完成作业当作任务,草率完成。如算加法时,个位上算加法,十位上可能算的是减法或乘法,或把数学运算符号抄错、看错等;二是学生对一些要领法则掌握得不够牢固,似懂非懂。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现把被除数、除数的小数点都去掉,再除的现象;三是学生不愿检查自己的作业,喜欢核对。如四则混合运算中经常出现运算过程错而结果正确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对策,然后列成条文,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2、给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