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肖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首先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近几年来,伴随着教学改革,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首先出示了四幅图,让学生判断哪幅图画得正确,再自己画一幅。通过画图,学生反复的朗读了课文,既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理解了蛟龙的爪子、一顺儿、均匀,这样的教学形式显然比单纯的分析来得有效果。还有一堂作文课:题目是《假如我有一对翅膀》,老师让学生想像飞到什么地方,当堂作画„„结果学生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画画,画出的只是一个个场景,并没有画出故事内容,这与本篇作文的要求重点“想像你有一对翅膀飞到某个地方发生的故事”差之甚远。在这两个案例中,执教老师都采用了同一个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学形式如果能够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只能无效劳动,甚至产生负作用。就像那位老师一样,最后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课堂上也根本没有写和讲的时间,时间都给画画占掉了。教学中产生形式主义的原因主要是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执教《爬山虎的脚》的老师能准确把握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她除了采用朗读的方法外,让学生当堂比较图画,再画画爬山虎的脚,就促使学生更加仔细认真地阅读文本,读得越认真,就画得越准确。因此,这堂课中采用画画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边读边画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还训练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思维的严密性,可谓一举多得。一个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一位老师显然不知道她本堂课教学目标是什么,因为学生的画对本节课的习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课堂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会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感官。游戏、媒体的使用、多形式朗读课文等教学形式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但是,这些教学形式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如:用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究竟哪些游戏设计得好,哪些游戏效率不高,教师应深入研究。如:“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教师将本课所学的生字反贴在黑板上,教师任意点某一个生字。让学生猜老师点的是什么字?学生从第一个猜到最后一个,就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生字读了一遍。更令人叫绝的是,教师不仅让一个学生猜,而是让猜的学生与同学互问互答。“是不是‘*’”“不是(就是)‘*’”这一问一答,无意中全班同学都把所学的生字,读了一遍。所以说好的游戏就是这样:花的时间不多;易学易做;每个学生开口说的机会多。不是操作烦琐,看上去热热闹闹,而学生参与的面却很窄。要做到教学形式的有效,必须在领会语文教学的大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我想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