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化学课堂丰富起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我校已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一、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如学习“化学与能源”时,教师可先收集一些优秀的图片,如地热能、万道金光照射下的电缆、新疆沙漠中的风力发电、核电厂的外观、太阳能板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立刻就觉得有关能源的知识特别有意思,产生迫切掌握相关的能源知识的欲望。如在学习“化学使世界变的绚丽多彩”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几个事例,运用flash动画,介绍化学发展的历程:火-孔雀石-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通过以上的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2.市中心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演示3.燃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灌云化肥厂考察,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二、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特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视频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直观感受,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中和反应”,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视频展示反应过程,学生可以直观的感觉到化学反应的过程,领悟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电教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构造、电子的得失等等。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实验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一次升华。仪器组装部分实验是锻炼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仪器组装应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室中操作,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可能将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若是想要同学们看一下他的组装是否正确,有时其他同学无法看清,无法为其找出错误,而且玻璃仪器易碎,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若是自学还可以看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结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探究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时,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制作了有关化学实验的整合课件。课件主要分为实验问题、实验仪器组装、过程分析、合理组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