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描写了六幅田园风光的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使人读着,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基于本组课文的编排目的和本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了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提炼和迁移运用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经历读课文想画面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题,初读课文(一)谈话引题。(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三)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学写生字。二、阅读交流,整体感知(一)交流画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生轮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二)初步感受“独特、迷人”的乡村景色。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研读课文,感知内容(一)研读第一自然段: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2.这幅画画的如何?(二)研读第五段:1.速读第五段,勾画出乡下人家是如何吃饭的?2.学生汇报读。3.学生试背课文。四、总结全文,升华中心:这碧绿的藤架上的瓜,这房前屋后的花,这雨后的笋,这成群的鸡鸭,还有这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都来自于乡下人家,所以作者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21乡下人家独特迷人如诗如画第二课时一、感受写作手法的魅力。一、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二、回顾全文升华文章中心。三、布置作业进行延伸拓展。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检查生字词。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第二课时一、回顾内容、走进文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由疑入手、研读文本:1.自读课文,思考: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2.默读课文,找找青年是如何画鱼的?(1)学生汇报(2)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学生汇报,有感情的朗读。3.速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青年这高超的画技是如何练就的?(1)学生汇报读文。(2)你看过鱼吗?是怎么看的?青年如何看鱼?(3)青年看了多久?(4)他仅仅看到了眼睛里吗?(板书:水里——眼里——心里)4.练笔:他看着看着,似乎忘记了什么?只记得什么?教师小结:他看着看着,似乎忘记了一切,心中只有鱼,此时他好像与游鱼(融为一体)了。他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忘了休息这叫什么境界?5.齐读青年看鱼的段落。6.游到纸上的只有鱼吗?7.一个人如果能像青年这般的静心,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正所谓心静自然成。(板书:心静自然成)三、课后作业:抄写描写聋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