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人:张婷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朗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解题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善于,擅长。•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既然伯牙技术高超,当然,他的琴声一定不仅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请同学们思考下,完成下面的练习。例: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子期死了,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思考题1.伯牙为什么绝弦?“士为知己者死”2.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会怎样赞美?为什么偏偏视子期为知音?有,恭维,不知好在哪里。听懂他的内心。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经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课文短短74个字,却给我们道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知音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课文。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课后搜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