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性质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而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培养居安思危。战争催生了新世界欧洲统治地位动摇;美国崛起;日本扩张;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新技术催化剂;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思想观念的改变【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1.美国参战2.十月革命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欧洲统治地位动摇2.美国崛起3.日本扩张4.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三、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新技术催化剂2.政府机构职能改变3.思想观念的改变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影响难点:大战对世界格局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多为结论、认识,应该在课堂上多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概括分析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20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的惨烈战争降临人间,它不仅毁灭了人的生命,也毁坏了人类辛勤建造的文明的大厦。这段血腥而惨痛的历史令人不堪回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战争对世界面貌的改变,而且留给我们的也是深深的反思。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为什么这样说呢,就交战双方的主要国家来看,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它企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用心爱心专心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这个大帝国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中欧帝国”即把德国的领土向西扩大到比利时和法国的部分领土,向东扩大到波兰全境。德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巩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摇摇欲坠的帝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奥斯曼帝国,夺取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等地。法国的目的是收复在普法战争中被割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工业区,树立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建立一个从易比河到中国,从亚得里亚海到北冰洋的“大斯拉夫帝国”。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秘密协定,也充分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如:1915年4月意大利同英、法、俄签订了伦敦密约,以牺牲奥地利和土耳其的领土,换取了意大利的参战。综上所述,交战各国都是在为谋求自己的霸权。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的性质显而易见。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欧洲统治地位动摇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前后持续了4年零3个多月,参战的有30个国家,约15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战争中双方动员了约7351万人走上前线,其中协约国方面达4835万,同盟国方面为2516万。主要交战国中被动员入伍者在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公民中所占比例高达50%,在某些国家,例如法国,甚至超过半数。在整个战争中,在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大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交战各国不仅动用了全部新型武器,而且动员了所有的政治、经济和宣传舆论力量。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