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走进名人》系列之――走进冰心教案教学目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在细心的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借助投影打出冰心图片,采用配乐导入语和教师导入结合的方式)配乐导入(语内容:)在我国的福州长乐有一位老人,家喻户晓,世人皆知,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一生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他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而她也被人们尊称为“世纪老人”,同学们知道她是哪位名家吗?(解说:激发学生对巴尔扎克的钦佩之情,创设情境)二、关于冰心(见教材第一页)三、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冰心的相关资料四、解读文本1.体味教材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教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②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③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2.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特点。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么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3.具体研习,突出重点①要求学生在教材中画出能够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可提示学生从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寻找②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蕴涵哲理的语句。③画出这些语句后,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类语句的联系。(解说:完成这三个环节,学生发现全文几乎都是充满感情的语句,而蕴涵哲理的语句也是充满感情,在抒情之后怦发的。五、师赠人生感言,师生共享:·一个预感到有美好前途的人,当他在艰苦的人生大道上前进时,就像一个无辜的囚徒走向刑场,一点也用不着羞愧。·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六、师生共享歌曲《不服输》七、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