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的讲演【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努力把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凛然正气表达出来。2.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民主与和平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和表达闻一多先生当时的思想感情。2.难点:闻一多先生为民主与和平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相关提示】1.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2.这是一篇旗帜鲜明、感情强烈的讲演词,表达了作者对李公朴先生的怀念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它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战斗的号角,是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完成的最后一次讲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词语积累】卑劣诬蔑毁灭蛮横光明正大偷偷摸摸挑拨离间卑鄙无耻【初学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文中疑问句的语气,比较它们与陈述句有什么区别。2.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变换人称的语句和段落。3.这篇讲演有哪些人称代词?它们的运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使用了七种人称代词:我们、我、你们、你、他们、他、大家。人称的变换,有助于表现作者炽热的感情、鲜明的爱憎。【朗读课文】【课文分析】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造谣的无耻行径,歌颂李先生。第二部分(4-5段),揭露敌人制造恐怖的虚弱本质,指出人民必胜的历史规律。第三部分(6-11段),点明李先生牺牲的意义,追述历史,号召青年努力奋斗。第四部分(12段),表明自己,以及革命人民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课堂训练】1.“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表现了闻一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B、表现了闻一多坚持真理的精神。C、表现了闻一多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D、表现了闻一多不畏强暴的精神。2.“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的作用是表明事情的程度和性质之严重。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C)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B、引起听众注意。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D、使敌人害怕。3.题目《最后一次的讲演》有什么意义?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一次讲演,体现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4.读选文,回答问题。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用嘴写出了说出了千万人民心中压着的话,大家有笔有嘴有理由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偷偷摸摸地杀!(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⑴这两段文字中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情色彩截然不同,说到李公朴时用“是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对李公朴先生满怀崇敬的感情;斥责敌人时用“无耻啊!无耻啊!”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仇恨;这些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立场。⑵这两段的论点是:暗杀李公朴先生是昆明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然后运用事实论据,深入揭露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险恶用心。其中李先生“只不过用笔,用嘴写出了说出了千万人民心中压着的话”、反动派“偷偷摸摸地杀”两个论据证明反动派的“卑劣”;特务杀了李先生又不敢“站出来”承认、“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两个论据证明反动派的“无耻”。⑶“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D)A、李公朴和闻一多。B、国民党反动派。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D、西南联大的师生和昆明爱国人士。⑷对下列三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A)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③无耻啊!无耻啊!A、设问引用反复B、反问比喻反复C、反问引用反复D、设问比喻反复5.根据下列的意思填写文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