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3、学习演讲词的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强烈的感情色彩。2.体会本文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特色。一.导语:大家都听过《爱我中华》这首歌吗?那么它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中国是一个各民族亲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睦相处。)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作到人人平等,表现最突出的是人权问题,既一个国家内部或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在报纸上或网上看到这样一些消息:某某地群众游行示威,某某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等等。前不久,就在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国一直标榜着自由,民主与平等。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这里有些材料:1992年4月30日,洛杉机爆发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暴乱,造成59人死亡,2300人受伤,起因在于4名白人警察殴打一名黑人,但法院宣判他们无罪释放。1996年10月24日,佛罗里达发生冲突事件,起因是一名白人警察杀死一名黑人驾驶员,15人受伤。最近,美国辛辛那提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地一名叫托马斯的黑人被白人警察开枪打死,原因只是托马斯有一些轻微犯罪,包括无证驾驶和开车不系安全带问题,当手无寸铁的托马斯试图逃跑时,警察竟开枪向他射击。由此看来,美国公民中有一类人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这些人是(黑人),可以说,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现在,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下,也就是20世纪60,70年代。今天,我们将通过另一个窗口来了解一下那时美国黑人的社会状况,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重要而有激情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二:作者简介马丁路德金:黑人民族运动的领袖,非暴力主义者。(1)他1929年出生于亚特兰大市一个黑人家庭,长大后成为一名牧师。他积极参加和领导了美国黑人运动,并成为南方基督教工人运动的领袖。(2)他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并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捐给了自由组织,这期间,种族极端分子不断地恐吓和威胁他,并炸毁了他的房子。但他并没有放弃斗争。(3)1963年,他率25万黑人民众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进军,在那里,他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4)但1968年,马丁路德金死于种族极端分子的暗杀,年仅39岁,然而他的遇刺激起全美一百多座城市暴乱,其中也有无数名白人。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篇演讲词,感受一下马丁路德金强大的精神力量。看一下本文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三、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并思考这个梦想究竟是什么?明确:政治:选举权梦想文化:教育权自由、民主、平等经济:就业权四、细节欣赏:①[教师讲解]本第一自然段:A什么是《解放黑奴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B内容:明确集会目的,要求自由平等。重提历史,表示对政府的不满;昭示民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②[课堂习题1]本第二自然段:A内容:综述现状悲惨→物质上贫困+精神上遭受歧视→现状骇人听闻。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贫困的孤岛:黑人穷困而孤立无援;自己国土上的流民:没有归宿感。B形式: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能不能将“一百年后的今天”删除?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100年后仍然如此),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不能。排比句式:1、语言有气势。2、感情充沛。3、会使听众受到鼓舞。C诵读:这是演讲的开始,又是在揭示黑人的悲惨现状,因此诵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三个相连的“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既要一气呵成,又要每一次语调都语气抬升。重读的词:“必须正视”、“隔离”、“歧视”、“贫困”、“自已”、“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