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及其改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重点难点】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难点:内能的概念【教具准备】空气压缩引火仪、自制空气膨胀做功器。【教学方法和学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导入【课件展示】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暖水瓶瓶盖有时会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导入过程(一)内能1、自学指导:3分钟自学“内能”有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大屏幕展示阅读课本P33前三段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比较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比较2: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或斥力,因此分子间还存在分子势能能。小结:⑴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⑵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练习1.0℃的冰块有没有内能?答: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的冰块是由分子按一定的稳定结构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晶体结构,由现象可知,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着的运动,运动着的分子具有,0℃的冰块也不例外。由于水分子的晶体排列形成稳定结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因而水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分子势能的。所以0℃的冰也具有内能。(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回答问题。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内能。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练习2.在下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①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②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练习3.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B.0℃的冰内能为C.20ml的水的内能比200ml水的内能小D.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三)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等,与物体的宏观状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练习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B.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C.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D.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练习5.下面小芳同学对内能和机械能的一些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B.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也具有内能C.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但它具有内能D.以上说法都正确(四)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阅读课本P34—P35页全部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思考1: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思考2:观察课本P34两个演示实验,回答问题: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