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学习目标: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重点)2.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重难点)3.掌握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农业生产布局的一般原理。(重难点)1.自然条件(1)气候: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2)降水:是气候中的另一个主要因素。(3)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对农业的影响较大。(4)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①对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影响更为明显。②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某些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且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3)政策: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4)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降低成本。(5)其他:劳动力、地价等。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2)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特别提醒]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变化较快。()(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3)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4)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一定是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5)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科技D.市场提示:(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3)√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因为农产品必须拿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价值,进而赢利。(4)×主导因素可以是有利条件,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5)B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材料一玫瑰原产于我国华北,性喜阳光,对土壤与气候的适应性强,在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繁茂,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材料二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之间互送玫瑰、巧克力以表达爱意,近几年我国的情侣之间也在仿效学习,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花费“高价钱”购置“不合时宜”的玫瑰花,过起了情人节。问题1(区域认知)材料中,影响华北地区作为玫瑰花原产地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气候。问题2使得玫瑰花出现在隆冬季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技术和市场。[归纳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案例气候光热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密切世界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适合发展农业地形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南方的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土壤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酸碱性等,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地的茶叶生产;甜菜耐盐碱水源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体案例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郊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交通运输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影响大;交通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我国北方居民冬季可以吃到海南生产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影响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及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以粮为纲”;家庭联产承包制;粮食直补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粮食单产高,非洲粮食单产低。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