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分析教学分析: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把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到每道例题和许多练习题里,发挥知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如体会了运算的意义,就能知道计算时应该怎样想;应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又能加强对运算意义的感受。又如把运算知识的教学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既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又能感受学习运算知识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二是从学生认知水平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出发,把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六部分编排,逐渐提升认知要求和认知深度,揭示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具体安排见下。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有关10的加、减,两步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估计得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不体验分与合的思想,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3、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具有认真计算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估计得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难点: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估计得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课时划分:5以内的加、减(2课时)有关0的加、减(1课时),有关6、7的加、减(3课时)有关8、9的加、减(3课时)有关10的加、减(3课时)加、减两步计算(2课时)练习、复习及丰收的果园(4课时)第一课时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5以内数的分与合。(黑板演示)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二、新授。1、教学例1。(1)媒体出示主题画。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②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③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3)教学加法的含义。①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又来了2个人,一共有5个人,象这样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②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把3和2加起来,就在3和2的中间加上一个加号(师板书)。③“+”这个符号叫做加号,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这里就表示把3和2合起来的意思,3和2合起来是5,就在“3+2”的后面写上“=”号,表示是的意思④像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叫做加法算式。2、教学“试一试”。(1)媒体出示图画。(2)明确图意。(3)说出图意:先走过来1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4)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那么1加2等于几呢?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号,还知道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几加几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