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重点)2.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掌握常见的侵蚀、沉积地貌景观。(难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2)过程: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在侵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类型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流水作用横断山地山高谷深、青藏高原的“水拍云崖”、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柱、风蚀蘑菇黄土高原的黄土、干旱地区的沙丘波浪作用海蚀崖海滩冰川作用冰斗、角峰、“U”型谷冰碛丘陵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对地表的改变(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2)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3)陡坡开荒对下游地区没有什么影响。()(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百害而无一利。()(5)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由于像高高的海浪而得名。下图中波浪岩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提示:(1)×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2)×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而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3)×陡坡开荒往往带来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易发生洪涝灾害。(4)×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5)A[图中波浪岩位于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不易受到海浪、冰川、流水侵蚀,干旱区主要外力是风力,所以波浪岩的成因是风力侵蚀。]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材料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下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图A图B图C图D图E图F问题1(综合思维)写出图A、B、C、F地貌名称。提示:图A——冲积扇,图B——三角洲,图C——沙丘,图F——风蚀蘑菇。问题2(综合思维)说出图中地貌的成因。提示:图A、B——流水堆积作用,图C——风力堆积作用,图D——冰川侵蚀作用,图E——流水侵蚀作用,图F——风力侵蚀作用。[归纳总结]1.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1.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1)C(2)B[第(1)题,千万年的流水侵蚀塑造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第(2)题,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材料一赣州市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