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学案【考试目标】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1、军事上:;2、政治上:;3、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4、民心:。二、新中国成立1、准备:1949年9月,会议在召开。会议内容(1)决定成立,(2)通过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的国家,它具有性质。(3)选举了,(4)决定首都,国旗,国歌。2、成立: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任命周恩来为,以“共同纲领”为。然后庄严宣告成立。3、意义:(1)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2)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3)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背景:(1)1950年夏,爆发,美国干涉朝鲜事务,又组成侵略朝鲜。(2)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3)美国的开始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安全。2、概况:时间,以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3、结果:年,美国不得不在《》上签字,中国取得胜利。4、意义:打击了美帝,保卫了朝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四、土地改革运动1、时间:;原因: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2、文件:《》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3、政策:。4、结果:到年底,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5、意义:废除了制度,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开辟了道路。五、镇压反革命运动:为了巩固人民政权,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经过一年斗争,基本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六、“三反”“五反”1、1951年在中开展“”“”“”的“三反”斗争。意义: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2、在中开展“”“”“”“”“”的“五反”运动。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在工同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题型示例】例1.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①减少运动的阻力②稳定民族资产阶级③发展农村经济④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解前思考〗解本题关键是区分本题设问的目标是“实行土改的目的”?还是实行“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本题要问的是后者。〖解析〗本题为2003全国高考江苏卷考题。本题考查考生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看来④似乎是正确的。但本题的问题是土地改革运动中实行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所以④项叙述是不合题意的。〖答案〗A〖解后归纳〗(1)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比较:①范围不同,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这次是在全国范围内。②目的不同。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在革命胜利后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③政策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是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2)中国共产党调整和实施土地政策的依据: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决定的。②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决定的。③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决定的。④中共几次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3)实质:土地革命和土改后建立的土地制度仍然一种小农经济性质的土地私有制,它不同于原来的土地私有制,因为它消除了封建剥削,它的存在适应了当时的中国国情。(4)认识:体现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路线;始终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将民族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以消灭或限制剥削制度为重要出发点;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宗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为以后经济政策的制定、调整积累了经验。例2建国初期三大运动共同的历史作用是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B.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前思考〗本题首先掌握“三大运动”所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