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目标】1.据材料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2.说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据材料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3.能够运用简易的示意图说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阅读材料】材料一:2013年9月25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24日下午发生强烈地震,地震不仅震毁许多房屋,还导致巴基斯坦南部海岸海床上升。巴基斯坦靠近阿拉伯海的瓜达尔地区近海在地震后出现一个约200米长,100米宽,20米高的小岛。2013年11月20日下午4点20分左右,日本东京都小笠原村的西之岛附近海域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大量黑色烟雾上升,火山喷发周边形成一座新岛屿。受此活躍的火山活动影响,岩浆不断流出,岛屿面积迅速扩张。12月1日岛屿面积扩大至原先的2.5倍,約4万平方米﹔4日扩大大至3.7倍,約5.6万平方米﹔13日扩大至原來的5倍,約8万平方米。据相关专家预测,如果此火山持续爆发,此次火山爆发形成的岛屿将有可能与日本东京都小笠原村的西之岛接壤。材料二: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是最常见的几种岩石。岩浆岩中常见的有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花岗岩是地壳上分布最广的一种酸性侵入岩,颜色以浅灰、肉红色为,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花岗岩岩体往往很大,常形成巨大山脉的核心。流纹岩颜色浅淡,常为白、粉红、浅紫等色。流纹岩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分布较广。沉积岩中常见的种类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直径大于2毫米的岩石碎屑叫砾,已经磨圆的俗称卵石。砾和卵石被其他物质胶结起来形成的岩石,称为砾岩。直径0.05-2毫米的岩石碎屑叫做砂,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砂岩。页岩主要由颗粒细小的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页理构造,可以分裂成薄片,好像书页,故称为页岩。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构成,致密性脆,硬度不大,小刀可以刻动。石灰岩能溶于水,在湿热多雨的石灰岩地区,常发育奇峰异洞。变质岩中有大理岩、板岩、篇沿、片麻岩。大理岩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是工艺和建筑上广泛应用的装饰石材。云南大理是我国大理岩著名的产地,大理岩也因此得名。【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P69-71页图文。思考下列问题。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变质作用三种主要的形式。(1)地壳运动按照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读下图,将左侧图与其相适应的地理现象联接。(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在4000-5000万年前还是汪洋一片,现在却是地球之巅,而且仍以每年3.3-12.7毫米的速度上升。”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地壳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外力作用的四种主要方式。在下表中填写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外力形式代表地貌主要分布地区侵蚀作用风地壳水平运动地壳垂直运动地表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地表隆起地表凹陷流水海浪冰川堆积作用风流水海浪冰川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何不同?你认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那种作用在起主导?【合作探究】1.运用外力作用的知识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与“黄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的成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理景观与黄三角洲的不断扩大,二者之间有无联系?有怎样的联系?2.比较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对地表岩石影响的异同点,思考两者的关系。3.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据P72图4.8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1)归纳各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在左图中标注各箭头代表的含义。(3)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否有起点?【思维导图】【自我检测】1.下列地质现象中,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看,与其它三者不同的是()A.火山喷发B.石林溶洞C.东非裂谷D.温泉2.地球表面虽经干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但地面仍然是不平坦的,对此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海洋水位不断升降B.地壳运动不断发生C.时间还不够漫长D.侵蚀不够强烈3.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