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生发现电子,终于敲开了原子的大门,知道原子不是终极粒子,那么原子内部的结构是怎样的?第二节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之谜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α1.α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2.2.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的核式结构3.3.原子、原子核的大小原子、原子核的大小重点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及内容。2.物理学研究方法:模型方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难点讨论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导学案知识铺垫库伦力: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α粒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它的质量约为电子的7300倍一、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1.1897年发现了电子。从而人们知道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构成。怎么知道另部分带正电?2._________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模型是______,有什么应用意义?这个模型的设想是否合理?二、α粒子散射实验1.原子内部无法直接看到,其内部结构就像一个,为了研究其内部,一般的方法是有目的地向其内部,然后观测其反馈的,进行推断。2.α粒子散射实验A.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进行了________实验。B.看教材及模拟实验得到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结果是:a.绝大多数。b.有少数。c.有极少数。d.有的甚至。3.葡萄干布丁模型无法解释实验现象A.α粒子是质量大,能量大,带正电的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质量很小的电子碰撞后造成的?为什么?B.整个原子呈什么电性?葡萄干布丁模型的原子带正电部分是如何分布?α粒子进入原子内主要受哪些力作用?按照葡萄干布丁模型,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为什么?画模型图说说。C.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ɑ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三、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1.卢瑟福原子模型是:;A.内容是:。B.原子与原子核的大小关系如何?推断依据是什么?C.为什么卢瑟福还设想到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不旋转行吗?2.α粒子散射现象的解释A.为什么α粒子有不同程度的偏转角度?你能结合核式模型说明?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与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比较哪个较合理?为什么?3.太阳系的行星结构与原子的核式结构,它们有什么类似之处?为什么行星结构不叫“模型”而原子的核式结构称为“模型”?一、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1.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2.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像布丁中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3.ɑ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装置α粒子散射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能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o,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o。电子α粒子α粒子分别穿过葡萄干布丁模型附近或内部出现的可能情况1907年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对原子核的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模型离中心越近散射角越大卢瑟福:“这几乎就如你用15英寸炮弹射向一张手纸,结果它反回来击中了你一样不可思议”二、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经过测定和计算,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三、原子核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行星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作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m。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m。课堂练习1.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库仑力;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少,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BCD2.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答案:BC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核时()A.α粒子动能最小;B.α粒子受到的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