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鉴赏·评论半截故事听来的故事“三顾茅庐”评点》教案课前预习1、写出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注音。2、积累:(1)、《半截故事》的作者是,作家。《听来的故事》的作者是,原名是,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等。《“三顾茅庐”评点》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评点家。(2)、积累文中出现的不常见的词语。(3)、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相关课程标准“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处的故事,周处改过自新一直是现在人们学习的榜样,然而那毕竟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周处的后半截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幡()然醒悟倏()忽衷悃()蓍()草2、解释下列词语:幡然醒悟倏忽当头棒喝孔武有力3、作者简介王鼎钧: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贾平凹(wā),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毛宗岗:字序始,号子庵,生于明崇祯五年,为一介寒儒。中国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本《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朗读课文后概括)明确:《半截故事》写周处后来在朝中做官,为官清正忠直,被权贵报复。《听来的故事》写英雄不为村人所容被害。《“三顾茅庐”评点》写“三顾茅庐”故事的多重曲折。2、读《半截故事》一文,说说本文写了周处另外两个什么故事,说明了周处什么性格特点,在本文的结尾处,作者发表了哪两个方面的议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学生读课文,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教师讲析:王鼎钧补出的那半截故事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周处钻研学问以后,作了比较体面的官——御史中丞,他用“除三害”的精神来铲除朝中的腐败官僚,得罪了当朝权贵。第二个重点是,边境叛乱,朝廷派梁王司马彤平乱,司马彤点名要周处参战。有人知道司马彤居心不良,劝周处别去,可是周处认为国家需要用人,他不能逃避责任。明知要死,还是义无反顾的去赴死。王鼎钧的文章补充了故事以后,所发的议论,重点并不在英雄的悲壮,而在另外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历史来说,他的矛头指向权贵统治集团的腐败。第二,对于当代来说,他的批判指向娱乐文化的商业化的媚俗,也就是利益的追求。文章结尾相当别致,一般的结尾大都卒章显志,而这里却用一个问号,把问题留给读者,不是没有一点暗示。3、读《听来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了解本文的主题,并谈谈对英雄之死的认识。(师生共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启发学生从反对英雄的角度去思考。)教师讲析:本文通过对英雄故事的讲述,反映了英雄不被人理解的社会现实,体现了英雄的悲剧性。这里批判的不是个别的坏人,而是众多的普通人。这个故事之所以精炼,还得力于及其简洁的转折,那就是毒酒,既是庆功的,又是暗杀的喝下去是庆功,发作时,突然转化为暗害的。4、了解毛宗岗《“三顾茅庐”评点》的主要观点,进一步了解三顾茅庐曲折的故事情节,在写作中运用“一波三折”写法的好处。(教师引导学生去勾画点评时的带有“一曲”、“则又一曲”,并结合原文找出内容,进一步熟悉原文的故事情节。)学生明确:《“三顾茅庐”评点》的主要观点是:写玄德第三番访孔明时,行文曲折至极,虽九曲武夷不足拟之。教师讲析:“一波三折”(曲折与变化)写法的好处:一是显示情节的起伏和节奏。中国的短篇小说,向来就是很重视情节的“波澜起伏”的。起伏协调,产生了节奏旋律,就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