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原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教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适用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当前教育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应试者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本篇内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数学、德育与美育、教师与学生、学校管理。第一章教育基本理论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质:2、教育的基本要素3、教育的历史发展。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含义、特点和规律性;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社会功能;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念2、层次结构和自容结构;3、教育目的理论基础4、我国的教育目的。五、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二章课程与教学一、课程1、课程的概念与意义2、课程理论的发展3、课程设计4、课程改革二、教学1、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2、教学要素;3、教学规律4、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5、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6、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及选择7、教学评价的概念、意义和种类8、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9、学生学业成绩评价10、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11、教学设计问题。第三章德育与美育一、德育1、德育的概念、特点、功能、任务和内容2、德育过程3、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美育1、美育的概念2、美育的任务及内容3、美育的实施。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概念2、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3、教师专业发展内含4、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二、学生1、学生的本质特点2、学生的地位3、学生的发展。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2、师生关系的类型3、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五章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1、学校管理的概念2、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3、学校管理体制。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1、学校管理的目标2、学校管理的过程。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1、教学管理的内容和要求2、教师管理的内容和要求3、学生管理的内容和要求4、总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第二篇中国教育史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教育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应试者了解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源流,特别是重要的教育制度和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掌握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教育发展的背景、特点及经验教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教青史实,为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本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史一、原始时期的教育1、教育的起源2、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二、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形成;2、六艺教育的内容;3、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4、孔丘的教育思想及历史贡献。三、战国时期的教育1、百家私学2、稷下学宫3、墨家的教育思想4、孟轲的教育思想5、荀况的教育思想6、道家的教育思想7、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8、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四、秦汉时期的教育1、秦朝的教育政策及措施2、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3、汉朝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历史地位4、经学的特点5、董仲舒的教育思想6、王充的教育思想。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2、魏晋玄学教育思潮3、傅玄的教育思想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六、隋唐时期的教育1、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及其历史作用2、隋唐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3、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4、隋唐的中外教育交流5、韩愈的教育思想。七、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宋朝的文教政策2、宋朝的教育制度3、金朝学校教育制度及其特点4、宋元时期的书院5、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及其经验启示6、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7、王安石的教育思想8、朱熹的教育思想八、明朝的教育1、明朝的文教政策2、明朝的官学制度及其特点3、明朝的书院4、明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九、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1、清朝的文教政策清朝的官学制度2、清朝的书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