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点评: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第一课时引出“不幸”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生:(接读)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师: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师:真好!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发现从文章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就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自己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的这些感受的。【点评:导入部分,窦老师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配乐读诗、浏览全文,奠定了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带学生进入了诗意的童话世界。又通过“女孩“、“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小女孩的形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获得感受,通过交流,把读到的小女孩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用课文中的语句说明自己的感受。说明学生已经能够进入意境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已经建立起来。】解读“不幸”(一)寒冷师:(出示第一自然段)来,读读第一句话。(重点品味第一句。)生:(齐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师:瞧,读到一个“冷”字,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生:天气冷。师:那么“雪”呢?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生:冬季)师:那“黑”呢?生:时间。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有感情地齐读)师:一个“冷”极了(板书“冷”),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很冷了,再加上“雪”再加上“黑”呢?生:看到这样的三个字,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师:那我们应该在这个“冷”的前面加上哪个字,才能体现这不是一般的冷呢?生:加一个“寒”,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生板书:寒)师:好,就是这句话,我们一层一层地读到了它的意义。来,我们把读到的寒冷送到句子中去,读读。(指导学生用两种形式朗读这句话,一种是由强到弱,一种是由弱到强。朗读略)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会阅读。窦老师在阅读这句话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抓住重点的词语读出了和你们相近的感受,于是在旁边把那些信息和感受批注了下来。(课件展示教师阅读批注的文本内容。)【点评:抓住开头一句话“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窦老师慢慢地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做第一次的文本细读——学着借助关键词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体会到天气的寒冷、理解小女孩的可怜之外,渗透了文本细读的方法与思想细读过后,窦老师引导学生用两种形式进行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方法。窦老师还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先是展示自己对文章的批注作为示范,学生对于这种新鲜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老师举的“例子”进行批注。从学生写出的感受可以知道他们已经对批注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这里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执教者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