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归回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关于闻一多的文章,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新课导入澳门归回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关于闻一多的文章,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新课导入——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说和做保定市回民中学刘思佳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重点)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巧妙、选材精当的技法(难点)认识作者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认识闻一多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字词注音弥高()锲而不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群蚁排衙()校补()心会神凝()迥乎不同()气冲斗牛()míqièwùkuīlìyájiàonínɡjiǒnɡdǒu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A.兀兀穷年B.心会神凝C.气冲斗牛D.慷慨淋漓E.沥尽心血F.锲而不舍G.潜心贯注FAEGBDC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说”和“做”各有什么特征?2、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找)学者革命家“说和做”的特征主要事例人物形象总体评价1、做了再说2、做了也不一定说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1、起稿政治传单2、群众大会演说3、参加游行示威1、《唐诗杂论》2、《楚辞校补》3、《古典新义》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大勇的革命烈士。1、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段落划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延伸拓展闻一多昆明故居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例如:1、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2、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3、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4、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例如:课堂小结1、学习闻一多的精神品质2、学习记叙文横式结构的过渡衔接课后作业1、抄写课后的生字词。思考: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来写?3、为了突出闻一多的精神品质,作者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