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合作探究:阅读课本53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时间min484850525455石蜡温度/℃404143454648505254565860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当堂训练:1.物质从态变成态叫熔化,熔化要热。2.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凝固,凝固要热。3、固体的分为和。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常见物质:海波冰奈松香玻璃沥青食盐明矾金属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熔点和凝固点______(选填有或无)______(选填有或无)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吸收热量,温度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放出热量,温度熔化条件吸收热量4.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8.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物理阅读多孔的冻豆腐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冰冻以后,为什么变得像海绵呢?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像海绵一样。冻豆腐经过烹调,这些孔洞里都灌进了汤汁,吃起来不但富有弹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鲜美可口。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懂得了冰冻膨胀的原理,并利用它来开采石头。冬天,他们在岩石缝里灌满水,让水结冰膨胀,把巨大的山石撑得四分五裂,很快就能采到大量的石料。由于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水温低于4℃时体积反而增大,所以,在4℃时水就不再上下对流了。因此,到了冬季,寒冷地区的江河湖海,表面上虽然结了厚厚的冰层,但下面水的温度却保持在4℃左右,这就给水生物创造了生存的环境。冰冻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它能把水缸冻破,把自来水管道冻裂……因此,在冬季来临的时候,要及时做好保暖防冻工作。我国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